6. 如何知道自己身上有沒有養蟲 (奈米生化蟲=朊病毒=刺突蛋白=人造生化蟲?)

你們身旁打針的人給他們吃三湯匙青蒿,看會不會開始不舒服。有的話恭喜趕快治療吧!可以請身邊朋友試看看,試就會知道。

若沒有喝檸檬原汁排完身上蟲毒的人,基本上身上都已經在養蟲,因為空氣中到處都充滿著非常微細,能自由出入身上任何毛細孔(PM0.1/100 nm)的生化蟲,不管有針無針都一樣,都會開始有所謂的蟲蟲效應 (AB膠效應)。

 

7. 何謂蟲蟲效應(AB膠效應)?

當你本身有開始在排毒或開始喝檸檬原汁,早晚各400cc、400cc陸續一路往上喝,身上會開始有過敏、刺癢、一粒一粒帶有白色點點、痘痘或紅色點點,開始陸續出現,會腫會癢都是正常,要忍住繼續喝檸檬把身體的毒素(寄生在細胞內的寄生蟲)逼出來就對了,這些表現在外的症狀不需擦藥或治療干預,繼續喝檸檬清洗血液細胞內毒素,毒素排除自然身體會自癒。有在排毒的人,身上的寄生蟲會往外跑 (脫落) ,遇到打更多針身上生化病毒蟲很多且在脫落的人,身體的反應會更有感,頭昏頭暈、覺得噁心、渾身發冷、神經刺麻痠痛、身上神經受過傷的部位痠痛感復發等等,都是會發生的,觀察自己身體反應,這十人會很累想睡就睡,多休息讓免疫系統的細胞自行修護。要安住好自己的心,人類的身體是很神奇的複雜系統,要相信我們的身體能自行修護受損的細胞,重啟再生機能。

 

8. 為什麼下雨後會更毒呢?

淋雨可以判別身體是否有養蟲(蟲蟲效應出現),有接種過疫苗的人經過雨水洗禮後,身上毒性都更增強空氣中的蟲味也更濃,養蟲的人淋雨會這也癢那也癢、少的則是身上會出疹子或痘痘,加上雨水是酸性更加強蟲蟲危機,大量的蟲從毛細孔進入體內。

因為空氣中已經到處都是蟲在飄,下雨天雨水到處噴,把原本空中漂浮的蟲更大量往地上地下帶入,變異蟲更是到處你儂我儂,融入整個大地生生不息的循環系統,可以比喻每次下雨就像是之前南部拼命強制噴登革熱滅蚊一樣的意思,下雨就是天然的全面撒毒,全境擴散,很難倖免。

 

 

(本文未完....待續....)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往中近距離接觸打過疫苗的人

你突然出現症狀

這就是被打疫苗的人散發出來的刺突蛋白微粒脫落

以空氣傳播而感染

連小孩、貓、狗都會被感染

您是不是最近有以下這些

莫名、突然的症狀出現 (五分鐘~一兩天都算突然)

回想一下是不是都在接觸或靠近打針人之後 (不分針針品牌)

逛了超市、共處一室、近距離交談

碰觸了打針人摸過的物品

游泳池、被打針人摸過、車廂、親密接觸

看診、吃了打針人吃過的東西、聚餐、空氣、體液、汗水、淚水、母乳、唾液、排泄物、皮膚接觸

接觸已被shedding感染的人, 二次Shedding

 

 Shedding 症狀:

😴精神狀態疲累/嗜睡

👁眼睛不適/ / 出血

🦵🏼身體麻痹/ 疼痛/痛風/ 抽搐

👃🏼鼻子喉嚨發炎/ 咳嗽

🫀胸腔悶痛/ 呼吸困難/ 心跳加速

🚺腹部絞痛/ 下體流血/ 腹瀉

👄口腔潰瘍/ 發炎

💥消化系統混亂/ 胃痛

🤱🏻喝毒母乳嬰兒致病致死

✴️輕微至嚴重的皮膚病

🩸泌尿系統發炎/ 疼痛/ 出血

🧠頭部暈痛/ 發燒/ 脫發/ 反應遲鈍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甚麼時候喝冰檸檬原汁效果最好?

冰的檸檬原汁(不稀釋不加水, 是連皮一起現榨的純檸檬原汁), 喝冰的才能保持維生素C的活性, 讓營養素不氧化, 含檸檬皮一起現榨, 檸檬汁表面會有一層白色漂浮物, 那就是天然的奎寧. 檸檬是酸的, 但是為鹼性食物。原汁檸檬喝了對身體很好,是血液淨化器,清洗劑。

空腹喝檸檬時間 :

早上 五六點,最晚八點喝完

晚上 五六點,最晚八點喝完

早餐,午餐,晚餐時間約莫喝完檸檬後1-2小時待檸檬消化後吃

早餐9點前吃,午餐1點前吃,晚餐8點前吃,盡量正常吃飯時間,讓身體恢復良好作息吃飯

然後晚上10點是人體修復的時間,就寢,禁吃東西(給腸胃休息修復)

 

2. 剛開始喝檸檬要喝多少量? 身體會有甚麼反應?

先從早, 晚各400 cc開始喝. 不暈 不喘 不頭痛 不暈茫之後, 就可以陸續加100-200cc喝上去,

注意全身上下是否有疹子, 皰疹, 一粒一粒, 有的會癢有的會抓, 嘴巴會破皮, 出水泡都正常, 舌頭會破會刺痛, 臉上長痘痘, 代表蟲已經跑到頭部, 全身上下都會有出疹子.

 

3. 為什麼喝檸檬除蟲才能解決根本?

事實上免疫力是可修復喚醒的,人的身體是很奧妙之處,我們身體的免疫力, 這靈體身體沒這麼脆弱,檸檬原汁一定能幫忙身體修復喚醒免疫力. 因為這奈米生化蟲最討厭檸檬的味道, 而檸檬富含的檸檬酸, 維生素C, 維生素B6, 鎂, 鉀, 膳食纖維….等卻是身體絕佳的營養補充與幫助細胞新陳代謝的重要營養素.

所謂免疫力不足,其實是因為免疫力低下(因為免疫反應細胞被奈米生化蟲給同化, 分不清是敵是友), 白話解釋就是已經養很多蟲,很多朊蛋白(朊蛋白/刺突蛋白=奈米生化蟲)累積,多到很多主要器官尤其是心臟, 肺臟, 生殖系統等到處擴散,累積到一個程度,傷害的是身體的器官(都是被繁衍的生化蟲所阻塞=紅血栓/白血栓形成),先阻塞小支流後阻塞大支流,蟲在身體各器官不斷繁殖累積, 久了變成癌症(腫瘤細胞大跟小,多與少)等等,所以自身免疫力的恢復還是得先軀除根本(除蟲=除朊蛋白),才能啟動免疫力修復及記憶各式病毒, 恢復原本正常細胞功能自然除蟲,得仰賴檸檬原汁刺激細胞恢復免疫力,這才是根本除去體內奈米生物蟲, 也才是長久之計.

 

4. 喝檸檬期間, 需額外補充甚麼營養品?

排毒營養品: 維生素D3, 鋅, 納豆激酶, 引激酶為主

另需備用: 多西環素, 阿斯匹靈, 奎寧(必賴克屢), 斛皮素, 伊維菌素等.

除了上述的排毒營養品與備用藥品之外, 其他的維生素營養品都要停吃, 包含益生菌等, 要等身上的奈米蟲病毒已完全清除乾淨再吃, 不然只是給蟲蟲補充養分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推薦的各種排毒配方最終會一一失效, 有效都只是暫時有用, 好了沒多久一定症狀又會反覆出現, 而且一次次越來越嚴重. 因為就是治標不治本, 根本不除(沒清除身上奈米生化蟲), 都是治標不治本, 只是在養蟲. 越養越肥, 蟲越躲越深而已.

 

5. 喝檸檬要喝多久, 喝多少量才能排乾淨?

喝檸檬至少需要16周的時間, 每天不間斷, 循序漸進增加每天喝檸檬的量, 主要是靠大量灌檸檬清洗身體內部的成蟲, 幼蟲與蟲卵, 過程中會透過上吐下瀉的方式來排毒, 身體會感覺越來越輕盈, 蟲清除得差不多之後, 身體感受會跟之前大不相同, 這時候才可以慢慢把檸檬喝的量降下來, 開始有感雪丁之後, 最終還是回到訓練身體自身免疫力來對抗奈米病毒蟲.

 

P.S 能下定決心想喝檸檬排身上蟲毒的朋友, 歡迎加入喝檸檬Line群組, 實際參與, 親自驗證才會體會到喝檸檬對身體的好處. 網路上的醫生專家說的話不可盡信, 因為他們都沒下海真正實驗過. 我們群裡有治療好心肌炎, 肺癌, 腦癌, 胃潰瘍等夥伴可以分享經驗.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 朊病毒蛋白質是可以被霧化, 並且具有致命的危險, 但問題是他們把朊蛋白的勝肽給武器化並重新編程其中的蛋白序列造成人傳人以及非常嚴重的疾病, 例如阿茲海默症類似的疾病,甚至導致死亡. 而且這些朊蛋白的感染很難被發現, 除非醫生會特別去檢視朊蛋白在身體內部錯誤堆疊狀況, 尤其是代謝需求較高的器官, 例如心臟, 肺臟, 血管, 腦部等等, 不然可能在很多類似可能的疾病診斷上容易造成誤判. 尤其現在出現的許多渦輪癌的成因, 從病理學上來說, 也可能是因為蛋白胜肽的錯誤堆疊所導致.

9. 間歇性清水斷食, 阿斯匹靈都對解除朊蛋白症狀有所幫助. 接下來7年會有大量醫治療朊蛋白相關疾病的新藥或新療法出現, 醫藥新增的銷售數字將增加50%以上.

10. 如果感染和疫苗的刺突蛋白都是經過改造的朊病毒,這是生物戰研究和開發的結果,那麼這對人類就會產生嚴重影響,因為這些武器化的朊病毒比病毒危險得多。最常見的朊病毒病是庫賈氏症或庫賈氏症,這是一種海綿狀腦病,大腦變得海綿狀、萎縮,最終導致可怕的死亡。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是與朊病毒相關的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

 

在本集中,他討論了從武漢疫情爆發一開始,NIH 最高層如何協調努力抑制 SARS-cov-2 的先原性。他透露,新冠疫苗中使用的 mRNA 技術會導致移碼,從而導致朊病毒產生和轉染,由於朊病毒被釋放到環境中,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是這些實驗室工程毒素被生物吸收,可能會導致任何感染者患上從神經系統疾病到心臟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疾病。他討論了 mRNA 技術,以及最近發表的研究如何揭示 mRNA 注射不僅會導致 DNA 移碼,還會導致有害致病蛋白的形成。這項發現意義重大且令人擔憂。

朊病毒病解釋了「無聲缺氧」、纖維狀白色凝塊的形成、運動員突然死亡、渦輪性克雅氏病、渦輪性癌症、澱粉樣變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新冠腦部炎症等現象的機制。

McCairn 博士接著說,這些蛋白質的出現表明疫苗 mRNA 技術與其意想不到的後果之間可能存在關聯。根據作者的說法,輸出既確定了「未知蛋白質,也確定了潛在朊病毒區域的存在」。考慮到與朊病毒疾病相關的固有風險以及對神經系統健康的影響,如果它是準確的,這是一個有問題的、令人不安的觀察。」在大規模交付的mRNA 疫苗中使用假尿苷也提高了前景“不同疫苗批次和劑型中任何意外蛋白質產生的廣泛影響?”

這是一個巨大的發現,即「疫苗」釋放的朊病毒不僅會導致接受者患病,還會污染環境和感染其他人的能力。

在我們對凱文·麥凱恩博士的訪談中,他說:「朊病毒引起的錯誤折疊蛋白質會影響體內各個層面的器官和組織系統,在生物體內積累並抵抗降解,從而在環境中積累,因此我們不需要類似的蛋白質。」對於類似的勝肽導致下一個勝肽的錯誤折疊,而發生連鎖反應,加上有交叉播種原位衍生,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整個蛋白質序列,只需要消化和釋放某些片段,然後進入身體內易受影響的蛋白質開始產生錯誤折疊,然後這個過程開始連鎖反應。”我們也討論了對人類的分階段攻擊、潛在的治療方法、進化壓力以及道路可能通往何方。

 

麥凱恩博士警告說,我們處於一個“高度控制的資訊生態系統”,其中存在審查制度、敘事和反敘事控制、行為控制和先進的神經心理學技術。他受到了嚴格審查,不得不重新啟動他的社交媒體帳戶。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r. Kevin McCairn博士訪談摘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xkyX1rF_0

1. Dr. Kevin McCairn博士是一位資深神經科學研究人員,他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討論過 covid-19 作為一種病原體如何影響大腦和中樞神經的人之一.

2. 帕金森氏症也是身體內部蛋白質產生錯誤摺疊而導致的細胞無聲缺氧所導致的一種疾病. “無聲缺氧”,纖維狀、白色凝塊的形成,運動員突然死亡,渦輪型庫賈氏病(CJD),渦輪型癌症,澱粉樣變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感染腦部發炎。

Q: 什麼是庫賈氏病(CJD)?

A: 人類庫賈氏病屬於傳染性海綿樣腦症的一類,最初在1920 年代被發現,為一種罕見的神經性退化性 疾病;新冠疫情前全球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1。 此病造成神經元細胞壞死及減少,使大腦皮質產生空洞狀退化,大腦組織呈現海綿樣。

3. 現在很清楚,接觸到刺突蛋白, 無論從何而來,最糟的情況是他會穿越身體的免疫屏障引起身體內蛋白體不正常的堆疊, 可以看到這就是所謂的纖維蛋白原的形成. 這些抗性微生物存在於血液中,就像已知的朊病毒一樣,它們存在於血液中,跟大多數類似物種一樣都具有抗性, 可以不被身體的蛋白酶消化,在這種情況下纖維蛋白原就會一直停留在身體裡 (應該提到類似之前群組有PO 有個年輕男生身體的X光片照起來全身都是蟲).

4. 只要是暴露在刺突蛋白的S1序列中, 就可以在血液中發現這些類似基因的勝肽(肽是天然存在的生物小分子,屬介於胺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物質). 你不需要完整的刺突蛋白, 只要有其中一小段的基因序列, 透過裂解或消化後與身體的類似基因蛋白結合而導致栓塞, 這過程時你可以想像成像樂高一樣堆疊起來,本質上只是將一端粘到另一端,直到形成非常大的纖維,從而引起身體反應性炎症. 如果你的循環系統中有它們,那麼你的身體就會進入一種慢性缺氧狀態,這會使疾病變得更加嚴重, 如果不幸因此產生long covid, 你可能會經歷身體不自主的階段,無論是血壓和身體先天的調節控制功能會開始失效.

5. 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可以影響身體的各個層次的器官和組織系統,在大多數情況下,您知道自己擁有這種精密進化的免疫系統,並且你知道身體先天的保護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如果你夠幸運的話,通常遇到這樣的症狀仍舊可以正常的生活. 若不幸一旦染上這種蛋白堆疊產生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也代表你的正常生活已經結束.

6. 這種蛋白具有交叉播種同源(類似)基因特性,因此您不需要整個蛋白質, 你只需要它的某些片段,一旦它們被切割, 裂解或消化後, 他們被釋放然後接觸到體內那些易受影響的蛋白質,導致它們錯誤折疊,然後這個過程就開始積累,就像連鎖反應一樣, 類似於像優格的製作過程只需要一點點酵母, 他就可以啟動自動連鎖反應逐漸發酵成優格. 這基本上是微小的分子,或是你可以吸入一小部分,然後突然之間,這個東西怎麼發展成這個巨大的結構, 例如,白色凝塊,它們都來自身體本身所產生的.

7. 關於刺突蛋白的環境暴露,那你會說,我沒有接種疫苗,這並不重要. 因為我們有一個真實世界的例子來說明傳播情況. 現實世界的例子, 就像透過觀察美國白尾鹿的族群追蹤了20年,我們可以從鹿的例子來看,基本上每隻鹿最終會在某個時刻被感染. 是的,它正在被感染,因為 Prions 本質上是透過糞便和尿液分泌出來,然後被地上植物的根部吸收,鹿吃植物,繼續不斷循環著交叉感染的連鎖反應,這些鹿群已經展示給我們看這正在發生. 我們這裡遇到的問題是 Prions 再次因為他們的蛋白質抗性, 所以能夠持久地存在於環境, 每個人都會脫落刺突蛋白.

(未完接續...)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的電子郵件是幾個月前主動發送給我們的前沿診所的(早在我開始寫有關脫落的文章之前)。她對脫落的極度敏感使她能夠深入了解什麼樣的人脫落最多、最少、何時脫落以及在什麼環境下脫落。這真是太棒了:

 

嗨,科里博士,

我最近聽了你對艾文布蘭德的訪問。我覺得有必要寫信給您,分享一段個人證詞,該證詞可能與您目前進行的有關疫苗損傷和脫落的研究和護理相關。

我是來自澳洲的 43 歲白人女性。在我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裡,我都患有偏頭痛、對某些食物和化學物質的反應,以及在生了兩個孩子後不孕。我一直沒能生第三個孩子。我身體健康,身材苗條,沒有任何慢性病,飲食也非常健康。我有自體免疫問題;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情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 2012 年注射Gardasil疫苗肯定會讓一切變得更糟。我也有 MTHFR 突變(兩者都是雜合子)。

不管怎樣,當 2021 年 Covid Vax 活動在澳洲啟動時,我立即感受到了「脫落」。第一次接觸接種疫苗的人後,我病得很重,幾乎臥床了好幾天,無法擺脫隨之而來的腦霧。經過大量研究(在一位出色的自然療法醫生的幫助下),我意識到我需要伊維菌素來幫助我。當時,2021 年 6 月,它仍然是合法獲得的,我設法透過遠距醫療找到了一位好心的醫生為我開了藥。三天後我就恢復正常了。 2021 年 7 月,伊維菌素在這裡被禁止,我們所有相關人員都必須從印度訂購它,並希望海關不會攔截它。志同道合的團體形成了,我們互相幫助;善良的調配藥劑師會為一些人準備這種藥物,風險自負。那是多麼瘋狂的時光。

然後我當時的丈夫在沒有告訴我的情況下接受了注射。每當他晚上跳上床時,我就開始劇烈頭痛。幾週後,我開始大量流血。出血一直沒有停止(3週的大量出血——請注意,我一生中從未有過月經問題),直到我不得不被緊急送往急診室,他們試圖強迫我輸血,因為我的血紅蛋白水平太高了。他們認為我撐不過今晚。我拒絕了,因為他們不能保證這是未接種疫苗的血液。我要求輸注鐵劑,因為我知道這會緩慢地恢復我的血紅蛋白水平,這是一個更長但更安全的解決方案。我服用藥物來止血。由於這個問題,我與丈夫分居了,因為我再也無法靠近他而不生病。

 

2個月後,我經歷了蛻膜脫落。這是一次非常可怕的經驗。這裡所有主流醫學醫生都對我進行了戳刺和探查,他們沒有發現我有任何問題,但他們「保證我的問題與脫落或刺突蛋白無關」。

我想告訴你,我對脫落的情況非常敏感,站在我旁邊 10 秒之內我就能判斷出某人是否接種了疫苗。兩年半後,我可以 100% 證明人們的脫落量仍然與第一次剛打疫苗時一樣多。它不會停止。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學到了以下內容,我可以就此簽署一份法律宣誓書:

 

- 老年人脫落較少(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較弱?)

- 健康、精力充沛的人脫落較多

- 接種新冠疫苗的孩子(澳大利亞有很多)是最大的脫落者(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強大) - 我不會走進我孩子的教室

- 當我的孩子放學回家時,我感到二次脫落

- 脫落似乎會影響有自體免疫問題的人(您在訪談中不確定為什麼有些人敏感而其他人則不然)。

- 納豆激酶一直是我的救星,它是如此有效,有時我甚至感覺不到脫落。

- 我每週服用一次伊維菌素,因為它的身體保質期很長,而且效果也很棒。我也有HCQ,但沒發現同樣的功效。

- LDN(低劑量納曲酮)在減少自體免疫反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請為您的患者考慮它,因為對脫落敏感的人也有自體免疫問題

- NAC 很好,但還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 尼古丁可以對抗脫落/刺突蛋白,我不吸煙,但當我脫落時就想抽煙。 (我認識的唯一兩個從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是重度吸煙者)。

- 脫落來自於人的呼吸、皮膚和所有體液。他們的身體裡到處都是這種東西,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如何活下去的。

- 如果我們在戶外,大部分情況下我可以與接種疫苗的人交談而不受到影響。

- 人們永遠不會停止脫落。

- 我發誓我可以在室內 10 秒內判斷某人是否接種了疫苗。

 

在您的訪談中,您提到您不確定人們是否會繼續產生刺突蛋白,我可以保證他們永遠不會停止。然而,您的身體可能會習慣刺突蛋白的脫落。

如果您在治療上有任何新的突破,請告訴我或讓全世界知道!我們很多人都在受苦。我仍然大量流血,有大量血塊等。毫無疑問,這是一種生物武器。

我希望我分享的一些資訊可以幫助其他人。

非常感謝您為幫助我們所有人所做的努力。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pierrekorymedicalmusings.com/p/shedding-via-sexual-intercourse-clinical?r=iutjw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檸檬酸(英語:Citric Acid,化學式為C6H8O7)是一種包括3個羧基(R-COOH)基團的無色弱有機酸。檸檬酸是自然在柑橘類水果中產生的一種天然防腐劑,也是食物和飲料中的酸味添加劑。在生物化學中,它是檸檬酸循環的重要中間產物,因此在幾乎所有生物的代謝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它也是一種對環境無害的清潔劑。

許多蔬果都含有檸檬酸,尤其柑橘屬水果通常含有大量檸檬酸,例如檸檬和青檸,其乾燥後檸檬酸含量可達8%(在果汁中的含量大約為47g/L)。在柑橘屬水果中,檸檬酸的含量介於橙和葡萄柚的0.005 mol/L和檸檬、萊姆的0.30 mol/L之間。這個含量隨著不同的栽培品種和植物的生長情況而有所變化。

檸檬酸在生理學中是細胞將脂肪、蛋白質和糖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產生ATP的過程。這個過程在細胞的粒線體中進行。

這些化學反應是幾乎所有代謝的核心反應,並且為高等生物提供能量。漢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因為發現這一系列反應獲得了195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一系列反應稱作「檸檬酸循環」、「三羧酸循環」或「克氏循環」。

 

檸檬酸循環的功能

檸檬酸循環,是有氧分解代謝的樞紐,是生物體中丙酮酸氧化,以及糖類、蛋白質或脂肪酸轉化成能量的重要途徑,反應在細胞的粒線體中進行,同時,檸檬酸循環的中間代謝物,又是許多生物合成途徑的起點。因此,檸檬酸循環,既是分解代谢途徑,又是合成代谢途徑,可以说是分解、合成兩用途徑。然而,一旦身體感到勞累或 飲食不當時,此循環將無法正常運作。當營養素不能完全發揮作用時,這些殘餘物將會在遇上氫離子時被分解成乳酸,然後轉化成丙酮酸。當乳酸不斷地累積時,我們將會感覺肌肉疼痛、神經疼痛和出現昏睡現象;而在血液裡所累積的乳酸將會形成酸性體質,也是引起慢性疾病的禍首。一個經常攝取高熱量、脂肪及蛋白質,卻缺乏運動和在工作上承受高壓力的人,只剩下緩慢的克氏循環,和血管裡累積大量的乳酸,就會非常容易患上肥胖症、肌肉疼痛、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慢性文明病。

 

檸檬酸循環步驟說明

食物中之澱粉、蛋白質、脂肪等養分,經轉化,把體內的澱粉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分解為二十餘種氨基酸,脂肪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部份用於補充身體組織,大部份變為熱能。在轉化過程中,大部份食物需依靠醋和酵素之幫助、才能燃嬈,養分經燃燒後,由於其中含有草醋酸,故會先變成檸檬酸,接著便是烏頭酸、異檸檬酸、α酮麩酸、琥珀酸、富馬酸、蘋果酸、草醋酸等八種酸,而後受各種酵素之作用。其份量在變化中漸次減少,減少之份量,轉變為熱能(ATP)、二氧化碳及水(汗、尿)。在燃燒之最後階段,草醋酸會再變為檸檬酸,像這樣不停地由檸檬酸再循環為檸檬酸之學說,便稱為「檸檬酸循環」學說。

 

如何維持檸檬酸循環正常?

檸檬酸循環正不正常,將影響到全身的代謝,那麼如何維持檸檬酸循環正常,就很重要了。本文將告訴您:當檸檬酸循環不正常,該怎麼辦,以及有甚麼成分能夠刺激檸檬酸循環,維持檸檬酸循環的正常運作。

 

檸檬酸循環不正常,該怎麼辦?

如果檸檬酸循環正常,則身體自然就健康,若循環不順利,則焦葡萄酸很容易變成乳酸,乳酸是身體肌肉疲勞後之產物,若乳酸無法分解排出體外而造成乳酸累積在體內,會使得血液便呈酸性,容易疲勞。要促進檸檬酸循環的方法,就是多食用含檸檬酸的食物,因檸檬酸能將乳酸再利用,加速分解消除疲勞因子,讓氧氣及營養素順利輸送至全身,即可幫助身體的代謝更加順暢。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A%B8%E6%AA%AC%E9%85%B8#cite_note-3

http://https://www.efarm.com.tw/article_view.php?id=36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檸檬酸(英語:Citric Acid,化學式為C6H8O7)是一種包括3個羧基(R-COOH)基團的無色弱有機酸。檸檬酸是自然在柑橘類水果中產生的一種天然防腐劑,也是食物和飲料中的酸味添加劑。在生物化學中,它是檸檬酸循環的重要中間產物,因此在幾乎所有生物的代謝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它也是一種對環境無害的清潔劑。

檸檬酸是生理學中將脂肪、蛋白質和醣類轉化為二氧化碳的過程中的重要化合物。

檸檬酸循環是三大營養素-醣類、脂類及胺基酸的異化代謝通路,又是同化代謝的樞紐。這些化學反應是幾乎所有代謝的核心反應,並且為高等生物提供能量。漢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因為發現這一系列反應獲得了195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一系列反應稱作「檸檬酸循環」、「三羧酸循環」或「克氏循環」。

檸檬酸循環(citric acid cycle)亦稱三羧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是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的生化反應途徑,因為在這個循環中幾個主要的中間代謝物是含有三個羧基的檸檬酸,因此得名;再者,因為發現者為漢斯克雷伯(Hans Krebs),所以又稱為克氏循環(Krebs cycle)。

真核生物的粒線體基質和原核生物的細胞質是檸檬酸循環發生的場所。檸檬酸循環的兩個主要目的是增加細胞中提供能量的腺苷三磷酸(ATP)以及提供細胞合成醣類、脂類、胺基酸等物質的前驅物。在進行檸檬酸循環前,反應物(六碳醣)首先經由醣解作用(glycolysis)轉變為三碳醣的丙酮酸(pyruvate)。

接下來,在檸檬酸循環中,丙酮酸經由丙酮酸去氫酶複合體(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的作用變成乙醯輔酶A(Acetyl-CoA),乙醯輔酶A會在檸檬酸循環中分解成最終產物二氧化碳,並且在反應中會將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黃素腺嘌呤(FAD),還原成為還原態的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和還原態的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H2),NADH和FADH2會繼續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在電子傳遞鏈中被氧化成NAD+和FAD,並生成水和ATP。

此外,檸檬酸循環的中間產物可以提供細胞作為合成醣類、脂類、胺基酸等物質的前驅物,例如檸檬酸循環反應產物中的蘋果酸(malate)、草醯乙酸(oxaloacetate)以及琥珀醯輔酶A(succinyl-CoA),可以提供合成為丙酮酸、葡萄糖和血基質(heme);檸檬酸鹽(citrate)為合成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前驅物;而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為合成胺基酸和核苷酸的前驅物(圖一)。

在需氧型生物的呼吸作用中,首先會進行醣解作用,而檸檬酸循環是呼吸作用過程中的第二階段過程,接下來進行一連串的電子傳遞鏈作用,產生更多的ATP。厭氧型生物則首先遵循同樣的途徑分解高能有機化合物,例如:醣解作用,但之後並不進行檸檬酸循環,而是進行不需要氧氣參與的發酵作用。

檸檬酸循環 (發明者克雷伯獲得1953年諾貝爾獎) - 人體

檸檬酸循環可以代謝醣類脂質,以及大部分胺基酸,因爲這三類物質都能轉換爲乙醯輔酶A或檸檬酸循環的中間體,從而進入檸檬酸循環之中。另外,檸檬酸循環的許多中間體可供生物體利用。當中間產物不足時,可通過添補反應對中間產物進行補充。生物體最重要的填補反應是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以一分子丙酮酸和一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爲原料,合成一分子草醯乙酸的反應。

檸檬酸循環發生於粒線體受質中,但也會部分地在粒線體內膜皺褶膜上發生。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7%BE%A7%E9%85%B8%E5%BE%AA%E7%8E%AF

資料來源: 

  1. Citric acid cyc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TCAC
  2. Essential Biochemistry  http://www.wiley.com/college/pratt/0471393878/student/exercises/index.html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病毒顆粒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如何保護自己和周圍的人免受 SARS-CoV-2 感染。了解單一病毒顆粒的大小還可以讓研究人員和醫療保健提供者推斷個體透過不同途徑接觸的病毒數量。

例如,呼吸道飛沫的長度通常為 5-10 微米 (=5000-10000 nm);因此,可以推斷,攝入、吸入或以其他方式接觸SARS-CoV-2陽性呼吸道飛沫的個體可能會接觸到數百或數千個病毒顆粒,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呼吸道飛沫可以透過咳嗽、打噴嚏、接觸受污染的表面,甚至透過吸入或皮膚穿透等氣溶膠傳播進入人體

懸浮微粒.png

SARS-CoV-2 顆粒的大小和含量特徵。透過電子顯微鏡對SARS-CoV-2陰性染色的文章進行分析,不同的研究人員得到了不同的結果,但發現病毒的直徑在50 nm至140 nm之間。除了測量病毒顆粒的球形尺寸外,還證實了圍繞 SARS-CoV-2 最外層表面的大小腫瘤的長度可以在 9 至 12 nm 之間變化。

迄今為止,研究表明,已識別和分離的病毒直徑範圍從20 nm到500 nm。除了像 SARS-CoV-2 這樣的球形病毒顆粒(其直徑可以提供其大小資訊)之外,桿狀或絲狀病毒的長度可以長達 1,000 nm。病毒,特別是那些源自動物的病毒,如 SARS-CoV-2,其大小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已知最小的動物病毒是二十面體,屬於細小病毒科和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直徑在 20 至 30 nm 之間。

已經有國內外實證研究發現, SARS-CoV-2 平均100 nm (UFP, PM0.1)的大小是非常輕易可以進入人體的, (1)氣體吸入:奈米物質吸入可能在肺部造成堆積,進而使肺組織產生的病變,包括細胞毒害、發炎反應、免疫系統的抑制、甚至導致癌症的發生等;(2)皮膚/毛細孔穿透:暴露於環境中含有石墨和碳材料的作業人員,已發現有皮膚疾病的發生,產生的疾病如碳纖維導致的皮膚炎、皮膚過度角質化和癌症。

* Ultrafine顆粒(UFP)是指小於0.1微米的空氣顆粒物(有時稱為PM0.1 等同於100 nm大小),   1微米μm = 1000奈米nm.

Covid-19 奈米生化蟲病毒 (100nm / PM0.

比較細菌和 SARS-CoV-2 的大小

與細菌細胞生物學的主要模型(包括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新月柄桿菌)等所有這些模型的細胞體積均在400 nm 至500 nm 之間大至 3 µm (3000 nm)。與之相比,SARS-CoV-2 病毒平均100 nm的顆粒要小得多。

雖然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大小比較對研究人員很有用,但將 SARS-CoV-2 的大小與日常遇到的其他物體進行比較也很有用。例如,塵蟎的大小通常為 125-200 µm微米 (=125000-200000 nm)。如果我們採用 100 nm 的 SARS-CoV-2 顆粒,塵蟎可以大上2000 倍。

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5μm (=500nm-5000nm)之間,皮膚角質層之角質間隙為50~200nm,皮膚小毛孔孔徑為20~50μm (=20000-500000nm),大毛孔孔徑為100~200μm (100000-200000nm),發炎痘痘的毛孔孔徑為400μm (400000nm)。所以不要懷疑, 奈米生化蟲100 nm 的大小雖然人類肉眼看不到, 但它已經無所不在飄浮於空氣中, 而且可以自由進出身體上的任何毛細孔。

台積電的晶圓廠已經蓋到7 nm的製程可以在小小7 nm的晶圓上編程, 這基因工程的單個奈米病毒100 nm上面就可以插入不知多少的基因片段編碼, 更何況打入身體的病毒量就有好幾億萬個病毒, 這無所不在的病毒生化蟲才是當今人類最大的生存威脅。

Covid-19 奈米生化蟲病毒 (100nm / PM0.

Covid-19 奈米生化蟲病毒 (100nm / PM0.

資料來源:

連N95口罩都擋不住的空氣污染物質?菸害造成的奈米級空汙!嚴重影響呼吸健康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676

你真的了解COVID-19? 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帶你瞭解新冠病毒與防疫

https://www.kctech.com.tw/do-you-really-understand-covid-19/

奈米科技也有壞的一面? 許令宜 阮國棟 (國科會研究報告)

https://ws.www.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zEwL3JlbGZpbGUvODEwNy8xMDEvZWI1MjQ5ZDAtOGIxMy00YmQ2LWFkZWQtYWY1MjRjMTlmMzdlLnBkZg%3D%3D&n=5aWI57Gz56eR5oqA5Lmf5pyJ5aOe55qE5LiA6Z2iLnBkZg%3D%3D

國衛院證實奈米微粒會傷身!加速人體發炎、退化、衰老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5324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次戴著N95口罩經過醫院吸菸區,仍然聞到濃濃的煙味!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過去有研究發現,燃燒產生的懸浮微粒中,奈米微粒PM0.1 就佔了99%以上。許多燃燒造成的微粒其實小於PM0.1,甚至是PM0.01或者更小的程度!吸煙者與未吸煙者,都會被菸熄後的殘留汙染物中的奈米微粒影響身體健康。

過去因量測技術的限制,忽視了奈米微粒PM0.1(</=100nm)傷害人體健康的嚴重性,PM2.5(</=2500nm)就能進入肺部,奈米微粒PM0.1更能穿透肺泡進入血液當中,穿透能力更強! (SARS-CoV-2 的顆粒直徑也大約是100 nm)

 

奈米微粒在人體可以停留多久?

英國研究招募健康男性持續吸入奈米級的微粒兩小時,令人驚訝的是,該研究結果發現研究過程中吸入的奈米微粒,居然三個月持續在尿液中排出!而且濃度越來越高,表示該研究無法判斷奈米微粒PM0.1在人體會存留多久,推估應該超過一年或是更長的時間!而此研究中有一名受試者在研究後幾個月發生頸動脈血栓狹窄中風,最後在血栓中發現了大量的奈米微粒殘留,令人感到非常震驚。

菸害所造成的影響,不管是一手抽菸、二手菸害亦或是三手熄菸殘留物,無法以開窗或清洗方式直接去除,殘留在家具、身上衣物所被附著的有害奈米微粒也會影響本身與周遭的人,包含嬰幼兒或正在發育的青少年,更可能增加肺癌罹患率。

奈米微粒的傷害

而居住在空汙區的孕婦,1立方公分的胎盤居然有高達2~3千萬顆奈米微粒的沉積!奈米微粒更能直接透過嗅神經進入到腦部,導致腦部病變、中風、失智、腦癌等等疾病!

奈米微粒無孔不入,就算戴了N95口罩仍然防也防不住!如何防止、阻擋或減少奈米微粒進入人體,是現在最重要的空汙課題之一!

世界各地的衛生官員一致認為,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雖然這可能是真的,但某些口罩被認為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暴露風險方面更有效,尤其是 N95 口罩。

雖然不同生產商的 N95 口罩的規格可能略有不同,但 N95 口罩提供的防護能力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口罩有義務去除至少 95% 的平均直徑為 300 nm 或更小的顆粒。

圖四Phenom-Pharos場發射電子顯微鏡所拍攝的口罩纖維孔徑分析-1.jpg

如果以病毒個體(平均100 奈米)來說,口罩是無法擋住的。從上圖Phenom-Pharos場發射電子顯微鏡所拍攝的口罩纖維孔徑, 口罩纖維的縫隙測到的分別為 1.88 微米(1880 奈米), 2.95 微米(2950 奈米), 6.5 微米(6550 奈米), 根本無法擋住100奈米這樣小的病毒。至多只能減少飛(口)沫傳染,而飛沫顆粒的大小約在5微米左右(5微米=5000奈米), 依照上圖使用Phenom Pharos場發電子顯微鏡所拍攝的口罩纖維孔徑來說是可以有效阻擋的。當然醫用口罩等級以上的材質除了孔徑密度小,纖維本身還具備其他攔截機制, 所以日常正確穿戴口罩是可以有效預防飛沫傳染。
 

文章標籤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